多项下一代转播技术助力北京冬奥会 展示中国形象
SMT天鹰转播第四次出征奥运 SMT供图
中新网上海2月14日电 (李佳佳)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北京冬奥会已成为迄今全球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纪录。而这些新纪录的背后,满是中国团队、中国技术的身影。
SMG旗下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SMT天鹰转播作为中国国内唯一一个两次走出国门完成东京奥运会和平昌冬奥会的转播技术团队,这是SMT天鹰转播第四次出征奥运,在这次“家门口”的奥运会上,派出了53人的技术团队,以及4套超大型4K HDR超高清转播系统、1套虚拟转播系统、1套自主研发拥有多项专利的Multicam Replay360度自由视角系统,一套VAR短道速滑视频助理裁判系统负责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单板滑雪大跳台等6大热门项目的转播技术保障工作,转播系统数量超过本次奥运整体转播系统数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超过20%的冬奥会国际公共信号正是由这支富有大赛经验的转播技术团队从中国北京传播到全世界,全球共享此次冰雪体育盛会。
多项下一代转播技术助力北京冬奥会 SMT供图
精准判罚,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助夺中国队短道速滑“干干净净”的首金
近日,短道速滑比赛充满戏剧性,有网友戏称比赛太刺激太需要一颗强心脏了。不过,在这样一个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比赛项目中,除了需要一个强心脏,更需要一套快速精准的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帮助裁判作出精准判罚,这也是SMT在转播之余首次为奥运赛事提供运行服务,并一举获得国际认可。
ISU国际滑联与SMT天鹰转播关于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的合作可追溯到2019年上海举行的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首次合作大获成功之后,SMT天鹰转播几乎成了ISU国际滑联在国内赛事的“指定服务”团队。在本次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里,SMT天鹰转播为ISU国际滑联提供了一套完备的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并助力该系统在本次冬奥会落地且在比赛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被ISU国际滑联认可且有实战经验的系统和团队,SMT天鹰转播本次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通过对转播车所提供信号的反复甄选与测试,最终选出6个黄金机位、2个半景机位与2路播出信号,总共10路信号切入慢动作服务器,实现了对赛道的无死角覆盖,全视角记录运动员与赛道状况,帮助裁判全面掌握赛场上的所有动态。不仅如此,本套VAR还提供了整个裁判团队的通话,同时提供VAR信号给现场转播团队。整套系统不仅可以更好地让裁判看清楚比赛的各种关键争议点,也把裁判的判罚依据带给了全球观众,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的同时也给比赛带来了更强的观赏性。
数据中心架构、IP化、云化,下一代转播技术在冰壶项目中完成首次实战
在本次冬奥会冰壶项目中,SMT采用了数据中心架构,并通过IP级联等国际领先的系统设计,完成了四条冰壶赛道的统一协调制作、通话及管理等功能,实现了超大型转播的集约化制作和统一指挥协调,突破性地采用一套超大型4K HDR超高清转播系统完成了以往4套转播系统的转播任务。
此外,OBS联合英特尔、SMT共同研发的具有前沿试验性基于云架构的VOB“云转播”技术,充分利用“云端”优势,将主要资源部署移置云端,帮助制作团队实现在全球任意远程制作中心均可与前方现场完成交互。完全基于云架构的下一代转播技术,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远程制作的创新模式,这个“大胆的想法”已在北京冬奥会冰壶第四赛道上完成首次落地应用。
技术首秀,Multicam Replay360度自由视角系统亮相自由式滑雪直播
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上,中国选手谷爱凌首秀项目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也将大跳台项目的关注度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SMT自主研发具有多项专利的Multicam Replay360度自由视角系统也部署在首钢大跳台,在该项目中实现自己的奥运“首秀”,将大跳台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实时记录下来,第一时间为观众多角度重现运动员的高光时刻。
在本次比赛中,受限于场地的安装条件,最终Multicam Replay360度自由视角系统在高空安装了40个机位,提供了120度视角,根据OBS的制作需求,在5到8秒中输出2路不同特效模板的画面,供导演组在比赛中使用。
在往届的奥运场上,360度自由视角系统主要由国外技术团队提供,从2018年起,SMT进行了该项目的自主研究,经过数年时间的打磨与实践应用,终于出现在了冬奥的舞台上,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首日的比赛中,该效果被大量应用,得到了冬奥直播制作团队的一致认可。
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的赛场,更是转播科技的盛会。作为国内领先的转播技术团队,SMT在提供优质的转播技术服务之外,也通过多项创新转播技术,向世界展示了更全面、更立体的中国体育形象。SMT也将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发掘赛事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强化中国转播技术的力量。(完)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